最高評分 - 02澎湖的地理景觀 |

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:桶盤島236 次觀看這是桶盤西南海崖粗壯的玄武岩柱。 (3 個評分)
|
|

雨溝和蝕溝 地點:竹灣252 次觀看雨水流經地表,形成的細小淺溝,即稱為雨溝。當雨溝繼續擴大,形成深狹的溝谷是為蝕溝。這是竹灣北岸石英砂風化的泥層,眾多的雨溝和蝕溝鏤刻地表的情形。
 (2 個評分)
|
|

熔岩台地 地點:貓嶼220 次觀看澎湖群島的岩層,除花嶼之外,都以玄武岩質的火山熔岩為主體,由於在地表上都沒有顯著的火山口噴出的遺跡,因此大部份的熔岩可能均在淺海以至陸上噴出,而且規模不是很大,是以裂隙方式噴發為主,而且經過先後數次不連續的噴發所形成。 (2 個評分)
|
|

風化紋理 地點:花嶼218 次觀看這是球狀風化激烈地區最易見到的景觀,由於節理的加深,使得風化紋理清晰可見。 (2 個評分)
|
|

風化紋理 地點:竹灣西北230 次觀看這是玄武岩節理風化後形成的紋理。在這大片的離水海蝕平台,風化作用加上海浪的拍擊,將節理雕刻得非常深入,也成了特殊的風化景觀。 (2 個評分)
|
|

砂頁岩層 地點:內垵西港252 次觀看此岩層常出現在兩層玄武岩層之間,其厚度自幾公分到數十公尺不等,且多呈薄層狀的層理,顏色常富有變化,層理大多以水平分佈,有些地區含有薄層的褐鐵礦層。 (1 個評分)
|
|

石英斑岩 地點:花嶼263 次觀看斑岩是淺成岩的一種,是花嶼島上最普遍的岩石,其斑晶以石英為主者,稱為石英斑岩,分佈於花嶼東南岸,因風化嚴重,顏色變成黃灰色或白灰色。 (1 個評分)
|
|

板狀裂理玄武岩 地點:池西480 次觀看澎湖的柱狀玄武岩常可見到近乎水平的裂理(或與柱狀節理近於直角的方向),過去常稱做板狀節理,其實大部份都是板狀裂理。這是後來由於風化作用的影響而發育的裂痕。 (7 個評分)
|
|

侵入岩 地點:東吉422 次觀看澎湖地區的侵入岩分佈不多,僅以小定點出現,屬於淺層的侵入岩,或即代表裂縫噴出的管道,它的年代自然要比被它貫穿的岩層來的年輕。東吉碼頭旁的隋圓形岩塊,即是穿出於黑色玄武岩的微輝長斑岩。 (5 個評分)
|
|

壺穴 地點:七美237 次觀看海浪攜帶著石礫在海蝕平台上進行打轉鑽蝕,起初是在平台上磨蝕成一淺穴,當帶有漩渦的海流一再推動這小凹穴的石礫時,會使小凹穴逐漸變深變大,於是就成了壺穴。這是在七美龍埕上成排的壺穴,是澎湖壺穴最多的地方。
 (4 個評分)
|
|

洋蔥狀風化 地點:小門309 次觀看澎湖地區的球狀風化,常因岩體形狀或節理大小的不同,造成不同風貌的風化現象。洋蔥狀風化又稱鱗狀風化,是球狀風化的一種,其特徵是岩塊由外往內逐層鬆軟,鬆軟了的岩層,像洋蔥的鱗莖一樣,可以一層一層的剝離。 (4 個評分)
|
|

柱狀節理玄武岩 地點:大池428 次觀看這是在大池西側海崖的柱狀節理玄武岩,其上半段傾斜,下半段垂直,非常奇特。 (4 個評分)
|
|
98 張圖片,共 9 頁 |
 |
 |
|